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师准确把握学生情况

母婴育儿 2024-05-09 浏览(140) 评论(0)
- N +

引导学生利用爬虫技术收集初高中课本中的古诗词,并对色彩、季节等主题进行分析,探索诗词的奥妙;相隔100多公里,两校教师仍可依托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双师课堂”,共同上好开学第一课;面对高中阶段的选课走班,学校通过数据评估从学生优势学科、学习能力分析、学科兴趣和职业意向等方面进行指导...走进北京的中小学,你会发现数字化正在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的优质生产力,在教学模式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校园管理和服务等领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精彩变化。

数字赋能课堂

“不是在同一个教室,而是在同一个教室”

近日,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科技园分校五年级三班的学生上了一堂语文“双师课”。本部的李华老师和李晞媛老师以及科技园分校的贾亦聪老师在线上和线下共同教授第二单元“阅读名著”的内容。整堂课分为两段,分别由三位老师授课。在此期间,屏幕两端的学生可以举手回答问题,他们还可以互相评论和启发。流畅的配合和精彩的旁白,这三位老师的“双师课堂”收获了不少好评。

“不是在同一个教室,而是在同一个教室。”在集团化办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北京,各大教育集团成员学校之间、校内不同学科之间开展“双师课堂”,共享优秀师资和优质课程资源已成为常态。

时嘉教育集团开展了校际双师课堂融合实践,从一个班的双师模式到一个班到两个班的教学场景,探索将一个班的课堂场景拓展到更多班级。在“三师课堂”中,来自三地不同学校的三位老师各有分工,三个班级同时在线上课。

记者了解到,目前东城区已建成198间“双师课堂”,利用数字技术联动对口帮扶、线上微课等不同场景,可帮助集团学校教师实现跨校备课交流等日常工作。

数字发展潜力

技术课程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热爱。

记者注意到,拥抱数字化,北京许多中小学还开设了技术课程,让学生通过丰富可选、具有前沿梯度的课程发现自己的潜力和热爱。

王是北京市第十一学校的学生,擅长音乐,热爱编程。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编写了一套电脑钢琴软件,让旋律在键盘间翩翩起舞,他还凭借作品登上了某知名电脑音乐交流网站的“名人堂”。

王陶笛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成功“拥抱”与该校丰富的课程不无关系:其中,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选修课包括编程与游戏、人工智能与APP开发、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大数据与智能系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据悉,这些课程侧重于项目式学习,向学生教授一定方向的人工智能技术,并且学生可以在课程中完成一系列丰富有趣的项目。

在编程和游戏过程中,学生编写的五子棋AI很容易打人。在大数据与智能系统课程中,学生利用机器人实现简单的智能语音助手。在人工智能的技术与应用中,学生利用微信实现了一个自动校园导游。

在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的专业教室里,学生们正在利用艺术解剖系统观察大屏幕上的人体骨骼和肌肉的三维图像;通过运动捕捉系统,学生可以赋予动画模型连续的运动。学校相关负责人解释道,“现代增强现实技术的介入为美术教学开拓了更广阔的视野,获得了更丰富的学习渠道,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创新变革。”

数字化校园管理

建立“一校一档”“一师一档”“终身一档”全息画像

除了改革教学方式、助力创新人才培养,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储备的便捷性和科学性也让数字化不断赋能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和校园管理,减轻教师负担。

通过教室内的多媒体系统,可以实时捕捉和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通过收集课堂课件的总字数、教师的平均语速和教师的最长发言等数据,我们可以评估教师的教学风格,并从多个维度绘制教师素养能力的雷达图...中关村三幼大数据被保存和使用,并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了教育体验,提高了教育和管理质量。

记者了解到,东城区依托评价评估实证发展项目,开展精准新评价,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建立学校管理“一校一档”、教师发展“一师一档”、学生生活“一档”的全息画像,围绕七大区域业务和学校评价九大视角打造区、校、师、生发展报告,为师生、学校实现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提供指引,持续深化素质教育实践。

北京十一学校引入课堂学习行为分析,从数据角度了解师生课堂类型和学生参与课堂情况,可为教师和班级管理提供多维度的分析判断依据。东四十条小学在体育教学中增加“知识技能互评”和“游戏创新能力评价”,通过多元路径实现过程性评价。171中学建立了“学生评价系统”。借助大数据分析,对不同角色的教师进行评估和反馈,共同讨论改进方案。

新京报记者杨飞飞

标签: